本帖最后由 如是我闻 于 2017-4-3 09:49 编辑
行善,必须要福慧双行
《涅槃经》说:“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
世间人多是心存善念的,但却未必会行善,缺乏智慧的行善,非但不能达到行善的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人人都知道花儿需要阳光、雨露、肥料才能开得灿烂芬芳,可是能种好花的人并不多。在这娑婆世界,想要承办一件坏事容易,想要承办一件好事却是需要善良与智慧兼备。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他沉迷佛教,饮食寡淡,不问女色,早起理政,清心寡欲。史学家这么评价:“俭如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不免让外界以为这个笃信佛教的皇帝,定是多行好事,臣民定会过着富庶的生活吧?是的,梁武帝很节俭很善良,但他却为了显示自己的善良,放纵臣下的暴掠,甚至不顾百姓的死活。他自我良好的感觉迷惑了他的理智,甚至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悲天悯人的心理越加浓厚,洞察世事的能力却江河日下。最后致使侯景之乱发生,造成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的悲惨局面,而他自己,也在屈辱中郁郁而死。梁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也是因为佞佛而成为亡国之君的第一人。他并没有因为修行而增上智慧,而他的善良也没有圆满他普度众生的心愿。
如今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正是利用了人们的恻隐之心骗取信才,如果盲目行善,最后可能纵容了这些人的欺骗行为。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因为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因为怕上当就不去行善了呢?当然不是,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就好像我们知道用电危险,那是不是以后都不再用电了呢?在我们志愿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扶贫项目的开展,有的贫困户会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不愿意自食其力;有的在我们扶助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生活来源,却依然想要隐瞒事实,继续领取扶贫款。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志愿者用智慧面对,从而使善款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使贫困户树立信心自食其力。又比如网络上很火的扶老人的例子,各种搞笑视频、段子频出,都是在讽刺这个现象,说是套路太深云云……其实,如果自己没有判断能力,内心的善念又不允许自己弃而不管,那么完全可以打电话给110、120等,借助公共机构的力量实现帮助的目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世界正是因为爱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便我们的善良被利用,也不能因此摧毁我们的善心,试想一个互相怀疑、互相排斥的世界是多么的可怕?成就一件好事不易,智慧应先行,没有智慧,你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其实会增加自他的烦恼。智慧是眼,福德是足。行善有了智慧之眼,才能走的更远更稳,才不会落于功利,更不会成就愚痴。行善更是一种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应犹如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间,成全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