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许多触不可及的东西,让我们沮丧、无奈,很多时候只能独自承受。也许我们认为金钱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需求,但偏偏电影中就给你安排一个有钱的废物,是的,男主菲利普有钱,却是一名高位截瘫患者,从小他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俯视世界,于是他爱上了跳伞运动,也正是他的爱好,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一切。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丑陋的加西莫多,但也赋予他美好的灵魂,巨大的反差让加西莫多面对艾斯梅拉达时,经历了敲骨吸髓般的痛苦。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曾经拥有,然后再残忍得剥夺这一切,强烈的反差会击垮一个人的精神。菲利普住在如宫殿般豪华的房子里,豪车就停在家门口,可是他却没办法开着她驰骋……他和德西斯在咖啡馆的一次交流中,聊起他心爱的妻子,妻子却因为疾病遭遇四次流产,最终永远离开了他……菲利普鸿雁往来6个月的笔友,却一直没有通过电话,也一直没有勇气约会……一切的一切都在和电影的主题相辉映——触不可及。
精神分析第三维也纳学派创始人 维克多 佛兰克尔医生在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且比较敏感的人在这里(纳粹集中营)会承受更多痛苦(他们身体也会更弱),但对内心的伤害也会少许多。他们能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成内心丰富自由的精神生活。在病痛中的菲利普依靠金钱,依然活得体面,但在德西斯出现之前,他一直被身边的人视为病人。那么作为一个病人,他应该有怎样的素养呢?不可以抽烟、不可以喝酒、更不可能亲近女人……这让我想到自己。
三月时,我做了一个小手术,我的右腿受伤,要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修复。我记得手术那天,麻醉师给我做腰麻后,我的下半身就不听使唤了,我明明看到我的双腿,大脑却怎样也无法支配双腿,术后直到今天,我依旧不能像以前那样灵活支配我的右腿。这正是电影触动我心灵的地方——共情。术后满一个月复查后,医生告诉我恢复不错,于是,我打扮精致,一个人出门去看了一场电影。我渴望到人群中去,渴望阳光和自由……菲利普在深夜中经历幻肢痛时,德西斯温柔安抚他,带他走入了巴黎的夜,那一刻的菲利普仿佛就是我自己……
所有的病痛都可以用医学原理去分析,甚至人的心理也可以用心理学一层层剖析,但是事实上,人的精神世界是无比丰富的,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需要肢体接触,需要那种平等而炙热,鲜活的生命体验感。就像菲利普带着德西斯去看那幅价值三万欧元的画时所说的一样:艺术是人们来到这世界所留下的唯一痕迹。人的肉体可以机械得活着,但是人的精神世界是需要被滋养的……菲利普用艺术滋养精神世界,而德西斯喜欢朋克音乐,香车美酒,美女香烟,两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给了彼此不同的生命体验感。
我特别喜欢德西斯和女管家互相八卦时聊的那些私密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塑造着各种人设,戴着面具,有时甚至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想法,菲利普因为是个病人,就被宣判终身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而大大咧咧的德西斯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时,一切被打破了,他给这个家中每一个人带来了鲜活的生命体验感。他厚着脸皮和菲利普的女秘书调情,屡败屡战,却屡败屡战;他有机会就和女管家刺探家中每个人的八卦消息,还不忘打探女管家和园艺师的地下恋情;他带着菲利普抽烟、飙车、做情色大保健……我其实蛮喜欢一个有某种嗜好的人,人总要有点小癖好,正是这些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人,这样的人生是有趣的,而不是刻板的,有距离感的,高高在上的。人生哪有那么多本应该,生命短暂,在不影响他人生命自由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去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
菲利普之所以在众多应聘者中,选择了非护理专业的街头混混,正是因为德西斯率真不羁的性格,并没有将他当作病人看待,给予了他平等的友情。而菲利普对德西斯的尊重亦是如此。菲利普曾说:“我不在乎他怎样,他是否坐过牢,是否有暴力倾向,我在乎的仅仅是他并不像别人那样般怜悯我,他不对我抱有同情,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是朋友。”
德西斯本来是一个寄养在叔婶家的孩子,他来参与菲利普家的护工面试,只是为了换取救济金,他甚至还有抢劫的犯罪前科,但是在菲利普家,他在物质上获得了暂时的满足,不用留宿街头,不用在养母家拥挤的卫生间里,狼狈得洗澡后,他甚至开启了艺术创造。在菲利普养女和男孩子鬼混这件事上,他像一个霸道父亲一般,守护了女孩美好的内心,这是影片又一个点睛之笔。
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德西斯在穷人区中,面对的都是如何生存,为了生存不惜犯罪。但当他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归宿感,他再也不愿意再回归过去的生活,他因此也得到了救赎。其实阶层与阶层之间,并不是天然就拥有鸿沟,艺术不是上等人或者富人的专属。
一个人所处的大环境对这个人品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德西斯在贫民区是街头混混,但在富丽堂皇的富人区,他人性中的高尚和美好、幽默和责任感完全被激发出来,这又是电影触动我的亮点。就像前面提到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提到的,人们在纳粹集中营里,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前途,每天都在和生存作斗争,犹如被命运驱赶的羊群,于是,人很容易放弃尊严,沦为禽兽。那么这到底是人性的缺陷,还是社会、政府、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呢?
他们本身是出于贫富阶级不同、种族关系悬殊的两个人,现实中就是两条平行线,不存在交集,但是他们因为一次际遇,最后成为了莫逆之交。一个不想被当做残疾人,一个想拥有平静正常的生活,你我不分贵贱,彼此平等的相处中,拉近了心灵的距离,于是,一切不再触不可及。
就像电影中台词说的: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菲利普在德西斯的帮助下,重拾了作为人的尊严,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并且收获了一份渴望已久的爱情。德西斯在贫民区的经历,事实上让他遭受价值缺失的痛苦,正在自暴自弃的边缘,是菲利普对他的需要和肯定,救赎了他,让他重新找到了内在精神的寄托,重新找回了他的尊严,甚至在菲利普的推荐下,获得了一笔丰厚的报酬。
整个观影过程,也同样治愈了我。影片的构图每一帧都非常唯美,人物着装穿搭、居家设计美学,每一个场景的取景以及色调都体现了法国电影的精湛,电影的背景音乐也堪称一流。所有元素的结合,给人带来丰盛的观影体验。电影最后,德西斯安排菲利普与笔友,美丽的姑娘埃莉诺见面的时候,菲利普望向窗外的德西斯,他们都在微笑,为生活而感动。
人的一生过,总会被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夺走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我们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这部影片中,人性的光辉闪耀,并不在于他们之间谁为谁做出了巨大牺牲,仅仅只在于——你给了我想要的安静与尊重,我给你所愿的认可与提携,让彼此知道,我们在未来的处境中,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度过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