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如是我闻 于 2020-12-19 11:30 编辑
我很喜欢在厨房里倒腾些小花样,整天想研究制作一些小点心,枫糖包子、椒盐火烧、四川泡菜、糖花卷、爆米花……我总是想用自己的双手把那些喜欢的美食都撸上一遍。小时候总是特别期待父母做饭时能帮上忙,但是他们总是让我好好学习,又怕我笨手笨脚拖慢大家的进度,所以很少有机会能让我真正过把瘾。假如大人们包饺子时能允许我包几个,对我而言犹如恩赐一般甘之如饴,我认真观察着大人们的动作,四个手指怎样和虎口配合,应该用多大的力气捏合,每个饺子皮里放多少馅包的时候不会露馅儿,挤的时候两个手的虎口分别朝哪个方向,我都会在心里不断重复琢磨,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模仿,沉浸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时常连别人说话的声音都听不见,大脑自动闭屏了一切和包饺子无关的事情。除了学习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更喜欢自己通过手工制作进入这种旁若无人的状态,那种幸福和喜悦的体验是任何快乐都无法比拟的。一般来说,第一个做不好,第二个一定能保证和大人们的成品有八分像,赞美自然接踵而至,所以制作美食这件事,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对于我而言,都是快乐的体验。
有时候即便不做,在一旁观察大人们烹调的过程,我也会进入这种旁若无物的状态,然后在心里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胸有成竹,但是,实践的机会是很少的,铤而走险就成了我创造机会的唯一途径。有次暑假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和小姐妹偷偷用家里的烤箱制作了一次麻辣烧饼,尽管最终被妈妈狠狠批评了一顿,但是做出的成品味道还是不错的,唯一可惜就是当时没有小苏打,欠点松脆的口感,说明我在心里不断重复的那个过程,是没有差错的,我到今天依旧记得那个烧饼的味道!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厨房,过去种种到了今天终于可以付诸实践了!
我是在网络上看到制作脆皮肠的方法,正好我家两个小宝特别爱吃火腿肠,而超市购买的火腿肠用料和各种食品添加剂都让人不太放心,随即就产生了一试身手的念头。
据说1000多年前,为了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中国便出现了香肠,当时的称呼就是腊肠。香肠可以说是大半个中国的传统食物,它在很多时候和年味都是挂钩的,特别是秦岭以南,也就是俗称的南方,过年饭桌上没有香肠和腊肉就不叫过年,这就和北方人对于水饺的感情是一样的。据说,中国古代香肠第一次被记载,是北魏的时候,贾思勰所著的《齐名要术》中记录了“灌肠法”,就是今天的香肠。和国外的香肠不一样,中国的灌肠香肠不加淀粉。可以储存很久不变质,蒸熟就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肉香味醇厚,越嚼越香,吃完之后,回味绵长。不仅如此,我们中国每个地方的香肠都会有所差异,它代表着一个地方、城市的特有味道,比如广州的香肠,俗称广式香肠,以甜味为主,而四川有麻辣香肠。而我要尝试做的,不是中式香肠,而是要加淀粉的火腿肠。
我在某宝买了猪肠衣和羊肠衣(猪肠衣做出来的成品比较粗,适合制作四川口味的香肠,羊肠衣比较细一点,适合广式香肠或者火腿肠),店家附赠了灌肠工具和棉绳,到货第二天我就去市场买了2斤猪后腿肉和2斤鸡胸肉,一条玉米、木薯粉、红薯淀粉等,然后就兴冲冲跑回家准备操作。买了两种肉是想做两个口味,猪肉制作成和超市买的一样的火腿肠,鸡胸肉就做成玉米脆皮肠。买的时候踌躇满志,买回来后就有点后悔,如果我操作失误,这4斤肉肉不是就浪费了?今非昔比,现在二师兄的肉可是很贵的嘞!也是教程误导人,我是严格按照教材比例购买的材料,如果买少了,我又要重新计算用料配比,也是麻烦,既然如此,多想无益直接开干吧!
我先把猪腿肉切块,加入姜粉、料酒、生抽、耗油、盐、糖、红曲米粉等佐料,然后腌制半个钟,腌制猪肉的同时,可以把羊肠衣拿出来用清水清洗,盐渍肠衣很多盐,必须多次清洗、浸泡,然后过一遍白酒去腥,否则会有一股怪味,影响香肠的口感。接着我将鸡胸肉也切块,还要把肉里的筋膜剃掉干净,否则等下绞肉的时候,会有点伤到破壁机,最后加入葱姜水等佐料,就可以直接上破壁机搅拌了。用破壁机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肉肠的口感更脆更弹,如果想要有嚼劲,自己手工剁即可,和剁饺子馅一个道理。
处理完鸡肉,猪肉也腌制的差不多入味儿了,我准备搅拌猪肉,搅着搅着,我隐约闻到一股焦味,然后破壁机开始冒烟,我迅速关停破壁机,我想一定是2斤肉太多了,赶紧拿出来一半再继续搅,可是当我再次启动破壁机时,破壁机转了几下就撂挑子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破壁机罢工了!总不能应了我起初的担心?绝无此种可能!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立刻出门挨家挨户找邻居借,意外的是,整栋楼24户,除了不在家那几户,在家的几户人家里,竟然没有一户有绞肉机!失望之余,我脑海里不知怎的就想起周星驰电影《食神》中莫文蔚饰演的火鸡用铁锤剁牛肉的情景,难道我也要如法炮制吗?疯狂的想法一晃而过,回复冷静后,我重新把肉馅倒出来,清理了搅拌刀上缠绕的猪肉筋膜(再次强调,用破壁机绞肉一定要去筋膜,否则很伤破壁机,其实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筋膜缠绕在搅拌刀上,加大了机器搅拌的阻力,一瞬间机器承受的阻力过大,就会跳闸断电从而保护机器),在搅拌杯里放入三分之一的猪肉,再次启动破壁机时,破壁机又可以正常运转了,聪明如我,真是感动天感动地!于是如法炮制剩下的肉肉,直到所有的肉肉都搅拌成泥。再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分次加入300克红薯淀粉,这个过程其实非常辛苦,就好像揉面,但是比揉面更加辛苦,淀粉和肉糜混合会变成非牛顿流体,拳头都打不进去,必须用手指去慢慢搅拌才能混合均匀,不能用蛮力要用巧劲,利用非牛顿流体剪切稀化和湍流减阻的特性,朝一个方向迅速搅拌,而且要分批加入淀粉,否则会硬得根本搅不动,还会导致淀粉搅拌不均匀形成疙瘩影响最终的口感。
小时候每逢过年,妈妈都会买猪肉拿去香肠作坊请他们加工,一半做广式香肠,一半做川味香肠,甜咸麻辣都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适当调整,两种口味我都很喜欢,一碗米饭几片香肠就可以搞定。香肠更是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美味儿,一杯白酒一片香肠入口,这个年才算圆满。如今超市里的品牌腊肠和自家加工的绝不能相提并论,应该是用料的问题,亦或是制作的过程都是机械化生产,配比严格科学,口味上总是欠缺点惊喜,反倒缺失了人工制作时的一些随意,似乎每一片香肠都能吃出不同的口感和滋味儿。
大儿子出门上课前知道我要做香肠,好像走路都有劲儿了,按照这个进度,下课回到家他应该就能吃上新鲜出炉的香肠,想想孩子满足的样子,再累也是幸福的;小宝在家跟在我身后,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问问那个,好像忙活的是他不是我,这应该就是我期待的家的味道了。一种滋味儿被种在我们的生命里,随之而来的是记忆经由味觉被再次唤醒。灌肠的过程非常顺利,和腊肠制作不同,淀粉香肠由于后期制作时会膨胀,因此灌肠的时候不能灌太满,灌七分满就可以了,否则等下上锅煮或者蒸的时候会破裂。灌好的香肠用棉绳扎好,每一节香肠都要用牙签扎几个洞,否则入锅蒸煮的时候会膨胀爆裂。处理好以后,大锅煮开水后,把香肠放在蒸笼里,开最小的火焖15分钟香肠就定型了。刚出炉的香肠晾干水分,再回锅煎或者烤一下,主要是香肠定型时不能保证完全熟透,回锅煎一下不仅口感更香脆,而且可以保证香肠内的肉完全熟透。做好的香肠剪断,晾干水分,放在保鲜袋里分开几份冷冻,随吃随煎或者烤来做早餐、零食、火锅都是非常方便。
以上是经过润色剪辑记忆后总结的文字,下面我要公布一些制作过程中的小花絮。洗洗涮涮各种容器、工具就不用说了,尤其是灌肠器还有破壁机,真的很难洗,天冷油脂不好清洗,还要用热水,我的手也经历了一场浩劫,肉和淀粉的混合物沾满了双手,风干的地方还要用钢丝球去刷。灌肠更是一个大工程,我本以为1个钟可以搞定,事实上4斤肉我搞了差不多3个钟。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发酸发困,由于注意力太过于集中,直到所有工作完毕,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很累了。4斤的肉可以做出差不多6斤的香肠,可想而知,市面上出售的淀粉肠,是不会像自家做的这样下本,香肠不会卖淀粉的价格,可是淀粉混在香肠里,却能卖肉的价格,想想看自己做也是值得的啊!第一次做就能把香肠做的色香味儿俱全,今年年夜饭上又多了一道美味,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最后,在朋友圈强烈要求下,我公布本次香肠的制作教程如下,也算是文末小彩蛋吧:
1、材料:猪后腿肉1kg,鸡胸肉1kg,红薯淀粉400g,木薯淀粉150g,玉米1条,奥尔良鸡粉一包,红曲米粉1包,玉米1条,肠衣以及灌肠器、葱姜切丝备用。
2、制作过程:
(1)猪肉去皮切块,加入生抽、耗油、芝麻油、料酒、五粮液2小杯(或者其他白酒)、盐、糖、姜粉(或者十三香)、红曲米粉适量,腌制30分钟,100g红薯淀粉用少量清水调稀放入猪肉中,在绞肉机或者破壁机里搅碎。将300g红薯淀粉分三次加入搅碎的猪肉馅中,用手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然后就可以将肉泥放在灌肠工具中制作,灌七分满就可以了,用棉绳扎成15cm长的段,每段都要用牙签扎孔排气,做好备用。
(2)鸡胸肉去筋膜切块,加入生抽、耗油、芝麻油、料酒、盐、糖、一包或者半包奥尔良鸡粉,按照个人口味添加即可,适量葱、姜切丝放在碗里加入300ml温水,用手抓2分钟,滤渣取水放在鸡胸肉里,上搅拌机搅碎,最后再肉馅里加入150g木薯淀粉,玉米粒,朝一个方向搅拌直到淀粉和肉馅融合,备用。将肉馅放入灌肠器、出口处把整根肠衣套上,开口处打结,推出一点点肉泥方便套肠衣(经验之谈),灌七分满即可,用棉绳扎成15cm长的段,每段都要用牙签扎孔排气,做好备用。
(3)大锅煮开水,香肠入蒸笼开最小火焖15分钟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