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良:前几天有人问我读咒语发音的问题,我忙就未复。
咒语发音,如果懂闽南话的人,是比较容易学得比较接近当时佛说的梵音的。因为大唐时,闽南话是官方语言,去取经回来那个玄奘学了回来后,咒语不译,直接按当时学的回来发音,但因当时闽南话为官话的原因,所以懂闽南话的就相对会好学一点。为什么台湾很多出家师讲咒发音比大陆的标准并且更主张要梵音持咒呢,主要就是台湾那边有很多懂闽南话的人,发比较接近当年传入大唐的咒语发音会相对容易。
我常认为个人有个人的因缘,但很赞同蓝吉富教授说的:一般的修行者最好能选持一经一咒为主修。因此我觉得修行者若能持个咒最好,长咒短咒甚至任一个咒都没关系,也觉得一个咒语的名称事实上并不十分重要。
我学佛前十年,都是一经一咒的原则,经是心经,咒是大悲咒。是十年后我才开始慢慢学多一点的,花了十年时间在一经一咒,你自然不可能会不熟。
依佛教用语的习惯来看,〈大悲咒〉一词的使用在汉译佛典使用区事实上有其特定范围,亦即指一系列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有关的咒语。此系咒语在《大正藏》中收有长短不同的版本近二十本,以汉字音译之字数而言,最短的有 40 句 289 个汉字, 最长的有 113 句,有 998 个汉字。二十本当中,最通行的是 84 句 415 字的版本,一般人说到〈大悲咒〉时,事实上指的就是 84 句 415 字本,这可说是狭义的〈大悲咒〉一词的用法。
大慈悲心,就是大悲心陀罗尼。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你若存着大慈悲心,这就是《大悲咒》。
“平等心是”:什么是《大悲咒》啊?最平等心、没有分别心。平等,就是无党无偏。这种心就是《大悲咒》。你念《大悲咒》,若尽存着一个私人结党的心:“这个人是我的兄弟,我就和他近一点;那个人是我的朋友,我就和他亲一点;哦!那个人我不认识他,我就和他远一点。”这就不平等。平等,兄弟也是平等,不是兄弟也是平等;
“无为心是”:无为,是无为什么?叫你无为那些邪事、那些邪念、那些邪知邪见。叫你不要做那些坏事,这叫无为心。
“无染着心是”:无染着心,就是心清清净净,没有一点杂念、妄想、邪念、欲念,尤其是淫欲的念头。你没有淫欲的念头,就是无染着心。
“空观心是”:你这个心啊,要做一种空观。你有空观,就不会执着一切,一切法你都空观。
“恭敬心是”:你要慈心下气,对一切都要恭敬。你看众生就是佛,所以要存恭敬心。
“卑下心是”:卑下心,就是自己总要对任何人都谦恭,不要有贡高我慢的心。
“无杂乱心是”:你心里不要有狂心野性,不要有杂乱的心。
“无见取心是”:见取,就是你见着,就有了惑;有见惑,就有所取。
“无上菩提心是”:你若发无上菩提道心,这就是《大悲咒》,你要是没有无上菩提道心,就是没有念《大悲咒》。
以上所说的十种心,就是持大悲咒或者说持咒的十心。
心与持咒是相互相承的。有这种心持咒,咒会越持越好,没这种心但坚持持咒,些十心慢慢就会产生,你看我文超良本人所走过的路,平日所为就会明白,有些心不是一出生就如此,是多年所修得来。
“当知如是等心”意思就是说:你应该知道,像上边所说这十种的心,“即是陀罗尼相貌”:就是《大悲陀罗尼》的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你们应该依照这十种心,来修行诵持《大悲咒》。 为什么有人持咒见效,为什么有人不见效,就是此十心之故。何为见效?例如,别人有难,我大悲咒一出,自可化解,这事例多得很。
心量不到,功效自然没有,这个功效不是广义的功效,是狭义的。当你一心持大悲咒十几二十年,你自然就整个人改变,不管你之前是什么人。就如初四说我,师父是那种特别坚定信念的人,不同常人的那种。
你让大悲种子在心里种下根,根入到灵魂里面,你的信念自然就坚定,持什么咒都一样。当你与咒合二为一,自然世间的五行力量对你影响会相对很小。一理通,百理明的,若如你好似斗法般,你攻我,你不是攻我,你是在攻大悲咒,大悲心,你很难成就的!人就是人,人不是神,也不是仙,也不是神佛或菩萨,但咒不同,咒代表的是菩萨,而且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你攻我,很难的!
很多大德讲经都讲到智慧这个问题,基本都说,积福会多智慧,或定或静能生慧,但对此我有不同的观点。当然我也没说这是错,这肯定有作用,但这个应该不是重点。
我觉得智慧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经历。
比方说一个很聪明的人,他都没接触过社会,他出来一样是会被骗的。这个很聪明的人可能比不上一个在社会打滚多年的人。先天起一定的作用,但后天更加重要,就是说先天条件有,不一定会聪明,但后天条件有,多数会聪明,所以说人老精,鬼老灵。
有时讲佛法,很多初学者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主要我有时讲的跟网上流传的有时不太一样,包括一些大德说的,其实我都是有考证才会说的。听得进去就少走点弯路,听不进去的,就随他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