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42|回复: 7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略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2 12: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佛教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五在定佛五禅那佛(译作禅那,静虑之意。静即定,虑即慧也)。代表五智五德五戒,能够成就五种智能和提供冥想的五位佛。密宗仪规认为修行人仅仅依靠念诵咒语和观想曼陀罗,仍然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需要五禅定五种智慧,才能成佛。

    五方佛心咒:嗡 吽 张 啥 阿

    此五佛心咒,具一切佛之功德,能成就一切事业,一切种智,其大无边,书之莫罄。五方佛即表五智,持此心咒,能成就一切功德,命终之时,证五智佛。

    五方佛源于本初佛,他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对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刚界密法五佛转智说。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为部主。

    五方佛象征的五种智慧中以法界体性智最重要,只有大日如来才具有这样的智慧。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之方便,化现为五佛,并转识所生其余四智:

    中央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金刚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宝相佛),代表平等性智!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微妙声佛),代表成所作智!

    此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万的佛又称作四方四佛。他们同样都穿戴完整的八珍宝十三种庄严,安坐在莲花月垫之上。

   有了五方佛,便有了五佛冠。密教中的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等造像,头上都戴五佛冠,冠中有五化佛,以示五智功德。

    佛门中还有一种毗卢帽,帽上有毗卢遮那佛的小像。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僧众举办盂兰盆法会时,首座僧要装扮成毗卢遮那佛,头戴毗卢帽领僧众诵经施食。

   供奉、修行五方佛不仅可以清净人心的五毒(贪、嗔、痴、慢、疑),将五蕴转五种智慧外,并能成就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以达平息灾难、增加智慧、福寿、财宝、具爱心、关怀他人、降伏魔障等功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

征服嗔怒阿閦佛

(金刚不动如来)

    佛身颜色:蓝色,表空大之净相!

    代表意义:法性不变!

    净土名号:第二佛土——东方妙喜净土(喜悦净土)!

    所转烦恼:嗔心!

    所净五蕴:识蕴!

    所成佛智:大圆镜智!

        咒:嗡 阿别炸枝嘎 吽吽

                            

    阿閦佛也叫救度三涂苦佛,所以帮助地狱鬼道乃至畜生道常念这个阿閦佛心咒就能帮其超度,功德无量。



阿閦佛,为无动,不动之义;意译为不动佛无嗔恚佛无怒佛,具名阿閦鞞佛无瞋恚佛。又称金刚不动如来,表觉性,为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二位,东方如来;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之东方妙喜净土的教主。意为动、嗔怒意为。无嗔怒是佛门修行的基础,是佛门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会生烦恼,而烦恼是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碍。阿閦佛在因地时发下大愿,不对一切事物生嗔恚,故名不动


阿閦佛佛土,是第二佛土东方妙喜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意为真乐;它以真乐为名,是因生该土者即不再退转,亦不变异。这是证悟了列为第五蕴之识及与识相应之嗔烦恼的本性上嗔烦恼的藏文名称意思是比单纯的怒强烈。证悟了嗔的本性,便能把嗔转化为真乐,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是没有恐惧、毫不迟疑。因了知嗔的本性而成就之智为大圆镜智。

    阿閦佛出现于阿比罗提国之对大日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所发愿,今现于其土说法。

    《阿閦佛国经》卷上记载:阿閦佛于因地时,在东方有阿比罗提(译为妙喜、善快的意思)国土,大日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处修学。”   

    《阿弥陀经》曰:东方亦有阿閦鞞佛。

    《慈恩疏》曰:阿閦鞞佛,名无嗔恚,在东方阿比罗提国。

    《维摩经见阿閦佛品》曰: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

    《同慧远义记》曰:阿閦胡语,此云无动。

    《玄应音义九》曰:阿閦鞞,亦云阿閦婆,此译云无动。

    相传本师释迦牟尼佛时代有许多龙类前往闻法。这些龙在迦叶佛时代曾经是出家人,由于破戒才投生为龙。为此,慈悲的佛陀化现为不动佛的形相,开示这个净罪法门。


往昔于过去此东方千佛刹,当时大日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讲说菩萨六波罗蜜曰:学诸菩萨道者甚亦难。所以者何?菩萨于一切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有嗔恚。无嗔恚,嗔怒为贪、嗔、痴三毒之一,嗔怒乃是三毒之关要,能生出一切不安稳性的恶念及恶行。偈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唯有无嗔,始能面对逆境而不生起害心,如是忍辱,清净心、口、意、如是梵行,不生退意。

    当时,在法会中有一位比丘受了大日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的启发,于是对大日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发愿:对一切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修行后,成佛于东方阿比罗提(译为妙喜、善快的意思)国土,所以大家就称他为阿閦。阿閦就是不嗔恚、无愤怒的意思。引申为对一切众生恒起慈悲心,永不为嗔恚所动,所以称为不动或无动。

阿閦佛尊相,身蓝色表空大之净相,象征法性不变,能转识蕴及第八识成大圆镜智,除去下劣、身见、执著,并调伏一切嗔性众生,而证得不动佛的报身;面相庄严,慈悲善良,乌发肉髻,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结触地印(镇地印)垂膝前,乃惊觉心中诸烦恼魔,令发起大圆镜智菩提心也;左手脐前施禅定印(根本定印),掌中有一金刚杵(有时为砵),代表清净人的嗔恨之毒,将识蕴转为大圆镜智;双足跏趺于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他特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而且全无缺点或错失。金刚杵象征无误,铃象征凡有所作,皆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为之。

    阿閦佛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佛土的本尊,坐在由八只大象抬着的宝座上。大象被认为是体力最大的动物,象征嗔于诸烦恼中最强,不动如来代表此最强烦恼之被征服、平定和转化。

    阿閦佛亦有左手作金刚拳印,为破天魔印,以左手大拇指,掐无名指根第一节,余四指握大拇指作拳。此印能除内外障染,所有恐怖处,疑有鬼魅毒龙,即作此印,嗔声诵咒,成就一切功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阿娑缚抄》卷第五十中则记载:此佛的形象为——具有佛的圆满相好,偏袒右肩,左手以金刚拳执持袈裟一角,手心向内,右手伸五指,置于右膝,头光艳、鬘庄严,结跏趺坐,坐于莲花座上,莲花台以青色象载之。关于其左手取袈裟二角,在《白宝口抄》兆诠释说:取袈裟二角者,调威仪时行仪也,是降魔相,威仪能直时,一切魔障不得其便故也。”   

   《文泉房记》云:此法息灾行之,但亦是降魔法也,高野之金堂本佛阿閦也,是为降魔,令安置给也,彼触地印是降魔印也。

    又云:阿閦佛依智界记之,菩提心之地,令不动故,号不动佛,此故我心不动思可行之,谓菩提心之地不退转令常住思也。世间之山河大地,并亦我心所变也,故世间之国土世界,令安穗思可行此法。

    而在《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中则说:结破魔印,右手舒五指,以按于地。左手五指执持衣角,入东方不动如来三昧。当观纳种子字梵咒、藏咒:字色(修证门:黑色;本有门:白色;)及我身,尽东方界及以九方无量世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山川草木,咸皆青色。以右手掌面用按于地,此印能令诸魔鬼神、一切烦恼悉皆不动,是名:能灭毗那夜迦及诸恶魔、鬼、神之印。

    《白宝口抄》中引诸经轨说:此法就息灾修之,但为降魔灭罪可修之也。

    《大疏》十三云:阿閦如来,其佛以大慈悲,为护一切伏诸障故。

    《称扬诸佛功德经、说阿閦佛名号功德》云:天魔波旬闻此佛名皆成怖退去。

    《摄真实经》云:能灭毗那夜迦及诸魔鬼神之印。

    经云:一切极重大罪悉皆能消灭。

    而《大宝称经、不动如来会》中记载:阿閦佛于因地时曾发愿:我今发一切智心,乃至无上菩提,若见诸罪人将被刑罚,不舍身命而救护彼,则为欺诳一切诸佛。因此,阿閦佛不谨于诸有情不起瞋恚之心,亦慈悲护覆一切众生,灭除众生种种重罪,降伏一切诸魔鬼神,使众生无灾无障乃至菩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阿閦佛如来以无瞋法门度众生,特以妙喜世界接引众生。

    闻《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咒音不堕三恶道!

    “东方不动佛心咒度亡时的具体用法:

    此为东方不动佛心咒《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殊圣的度亡功德、乃其本愿!

    如见杀生、或已杀之生命、力不能救,若将此咒唸七遍、或廿一遍,在风头位、吹气一口,随风吹去,被杀之生命,即能立生善道,或清净国土。

    已死之人逝世者,将此咒书写于竹帛上,覆盖其尸,或诵咒吹气沙中、洒覆坟上,亦能即时往生善道。若将此咒,书写于幡上、风吹幡动,其幡随风所向之处,一切苦恼众生,悉能往生善道,度脱无遗。或书写于钟、铃、铎、螺、钹等出声音之物上,或有人诵咒,闻其咒音,一切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可消灭无量罪业及魔障,将来成就佛道。

    有人吃三净肉者,食时唸诵此咒,吹于肉上,则被吃之众生,立生善道;或者书写咒语,置于山上、水中,或在江河之上游泳时诵咒,沐浴时诵咒,或天雨时仰空诵咒,或起大风时风中诵咒,或对太阳诵咒,或对火光诵咒,一切地、水、火、风、空等,凡霑此咒一字法味者,均能消灭无量罪业,当来成就佛道,何况亲持诵咒者!经常诵此咒者,所出言语,天龙八部护法闻之,均为清净法音,一切所求,无不如所愿,一切灾难,无不清除,愿有缘见闻者,谛信无疑。

    《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东方不动佛的法门利益中提及,倘若有人造了所有的五无间罪,只要那个人在临死时能看到不动佛的真言,就能净除所有这些极重的恶业。

    为什么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堕胎、破坏和合僧团、出佛身血这五种恶业称为无间罪?

    因为犯此五无间罪是有非常严重的恶果报应,如果造了次五无间罪,死后不经历其他五道转世,立即堕落到第八层最底层的无间地狱,在此炼狱中遭受火烧、风寒、水湿最为剧烈之痛苦,与虫蚁之痛苦无差别。但是,只要见到《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的真言,就能全部净除。

    倘若有人造了非常沉重的障法恶业,那比破坏世界上所有的圣物(佛像、佛塔、佛典)还沉重,看到《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的真言,连所有这些恶业都能净除。

    倘若有人造了非常沉重的诽谤圣者(拥有直观空性的智慧,已成就见道、修道、无学道者,无论小乘或大乘)之恶业,看到《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的真言也能净除。




此外,《白宝口抄》中亦提及有《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此陀罗尼据佛陀所说若有十二大罪无忏悔处者,以此无动如来陀罗尼,一切极重大罪悉皆能消灾。又若有人发菩提心,将此陀罗尼书写于壁上或板上,忽有人见到此陀罗尼,生敬信心如上,则十恶一切重罪悉皆消灭,何况能一日诵一遍者?其人现世增无量福,临命终时,十方圣众各持华盖来迎生于净土,诸佛舒金色臂摩顶授记,速成无上菩提。

    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的名号之功德:

    一、能为众生拔除诸痛苦: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一切痛苦即时全部除灭!

    二、魔不能扰: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其菩提行能令众魔不能损害!

    三、患不能侵: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一切灾害,怖畏不能侵害!

    四、能救地狱: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纵使死后在地狱中受苦,也可得到"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的救渡拔苦超离!

    五、女人泰产: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即使女子有临产的痛苦,或疾病缠身,亦可得安泰,母子平安!

    六、福德兼具:能听闻或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必为有福德的人!

    七、得大智能:能听闻或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必为有高深智慧的人!

    八、永不退转: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能住于法性之中善根不退转!

    九、现証无学: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能证得出世间法佛果!

    十、蒙佛护唸: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能得如来加持护唸!

    十一、得生佛土: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能蒙佛威神力加持而往生其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的刹土!

十二、速证菩提:心中虔诚唸诵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名号、神咒,能累积福德,善根至无上菩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金刚萨埵百字明咒与及东方不动佛往生神咒修持净除罪障的两种功德说明:

    “金刚萨埵百字明咒是圣众皈依佛、法、僧三宝的佛弟子由具足经、律、论三学显部的佛学基础,而进入密部金刚乘,所修持的四加行之一金刚萨埵百字明咒的加行,能净除罪障是针对我们密部金刚乘的行者,若如违犯了各种戒律或是三昧耶戒等的过患,于是我们可以透过金刚萨埵百字明咒来忏悔及补咒诀。

    如果不是佛教徒众生,在此未法劫难时期的五浊恶世,遭遇战争、天、地、风、火、水灾祸,三灾八难,病厄死亡等障害,或者犯下五无间罪的众生,持唸东方不动佛往生神咒可以令有情及无情的众生,从灾难中得到平安及灭罪障度亡解脱的功德。这就是东方不动佛《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障陀罗尼》的修持,因为东方不动佛的修持跟东方不动佛的咒语,说的是任何再重、再大的罪业,如果能够透过修持这个法门,都可以得平安与及到清净的境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阿閦佛之二十大愿

    世尊。我从今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无谄无诳实语不异语。求一切智智。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于众生起瞋害心者。则为违背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中现在说法诸佛如来。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于其中间若发声闻独觉心者。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于众生起爱欲瞋痴之心。或与惛沈贡高恶作相应。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生疑惑心。如是或起杀害不与取心。或起邪见及非梵行。妄语两舌粗语相应。或与损害相应。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未证无上正觉。所修行业或违此言者。则为欺诳无量无数世界诸佛如来安住说法者。

    世尊。我今发此大心如是回向。乃至未证菩提。若于一一语言。不与念佛及一切智相应。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如是发心回向。乃至未证无上菩提。生生在家不出家者。则为违背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乃至未得无上菩提。生生出家。若不乞食。不一坐食。不节减食。再食不食。不持三衣不着粪扫衣。不随所而坐。不常坐。不住阿兰若。不安止树下。不露坐。不住冢间。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大菩提心如是回向。乃至未得一切智智。若不成就无碍辩才说诸妙法。则为欺诳无数诸佛。

    世尊。我今如是发心。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不住三威仪。或立或坐。或复经行。则为欺诳无量诸佛。

    世尊。我今发如上心。乃至未得一切智智。或于众生犯根本罪。或作妄语及余世俗愦闹之言。或起摧伏他论相应之心。则为欺诳无数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与妇人说法。若不起无常苦空无我之相。而取彼相及露齿而笑。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若我发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说法时顾指轻躁。或见余菩萨不生大师之想。则为欺诳无数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坐听法及礼外道沙门婆罗门。唯除诸佛沙门弟子。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大心至无上觉。若行财法施时。情有彼此。应供养所生简异心。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一切智心。乃至无上菩提。若见诸罪人将被刑罚。不舍身命而救护彼。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乃至未证无上菩提。于其中间。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诸罪衅若说其所犯。则为违背诸佛如来。

    世尊。我修是行愿成无上正等菩提。使我刹中广大清净。诸声闻众悉无过失。世尊。若我发此一切智心。若未证得无上菩提。乃至梦中若生欲想而有所泄。则为违背诸佛如来。

    世尊。我修是行证无上觉。使彼国中出家菩萨。彼于梦间亦无漏泄。

世尊。若我发此一切智心。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我佛刹中若诸女人。有女过失如余土者。终不取正觉。若取正觉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以上从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抄出,是经中如来复言:
    舍利弗。若菩萨以此大愿种子成就者。念随出生如是诸法。能为众生说种种教。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利。愿生彼刹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常为护念。不使诸魔及魔眷属退转其心。
    舍利弗应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无上菩提。无有退转之怖。亦无水火刀杖恶兽毒虫之所损害。亦不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动如来常加护念。于彼佛刹当受生故。
    舍利弗。譬如日轮虽复遥远。与阎浮提众生而作光明。不动如来亦复如是。虽在遥远能与他界诸菩萨众而作光明。
    舍利弗。譬如比丘有天眼者。能见远方诸善恶色。不动如来虽在彼刹。余世界中诸菩萨众所有形类等色皆悉能见。
    舍利弗。又如比丘得心自在。获彼神通波罗蜜者。虽在遥远了知一切有情之心。不动如来亦复如是。能知余界诸菩萨心。
    舍利弗。譬如比丘证得天耳。身虽在远能闻诸声。不动如来亦复如是。余世界中所住众生作如是言。我于彼刹愿当生者彼佛皆闻。
舍利弗。如是色类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姓名。不动如来皆悉了知。若有受持读诵通利此功德法门者。此诸人等。皆为不动如来之所知见及已护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金刚不动阿閦佛坛城本尊全图简介

    依据《阿閦佛国经》卷上记载:过去东方去此千佛剎,有阿比罗提世界,译为妙喜、妙乐世界,大目如来出现其中,为诸菩萨说六度无极之行,其时有一菩萨,于闻法后发无上正真道意,发愿断瞋恚、断淫欲,乃至成最正觉,那时,座中有一比丘对阿閦菩萨说:你应该圆满这个愿,如果这个愿不退转的话,你以右指按地,将使大地震动。

    阿閦菩萨于是承佛威神,加上自己清净修持的力量,使大地产生六种震动,这是受到阿閦菩萨感动的缘故,代表其誓愿是真实无异的。大目如来欢喜而赐号阿閦。

    《阿閦佛国经》卷中:舍利弗向佛请示诸佛菩萨摩诃萨的本愿时,本师佛开示道:东方去是千佛剎,有世界名阿比罗提,其佛名大目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为诸菩萨说法即六度无极之行。

    时,有比丘从坐起,正衣服,右膝着地,向大目如来,叉手白大目如来言:唯,天中天!我欲如菩萨结愿学所当学者。

    如是,舍利弗!其大目如来告其比丘言:如结愿学诸菩萨道者,甚亦难。所以者何?菩萨于一切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有嗔恚。

    佛语舍利弗:其比丘如是为以,被是大僧那僧涅。菩萨摩诃萨初发是意,乃于一切人民、蜎飞蠕动之类,意无嗔怒,亦无恚恨也。舍利弗!

    尔时,其菩萨摩诃萨用无嗔恚故,名之为阿閦;用无嗔恚故,住阿閦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 粤ICP备17017592号 )

GMT+8, 2025-9-30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