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文超良,1975年出生于广东高州市,自小习武,武术七段,国际武术裁判,国际武术协会资质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梦想:孤身只影瘦马西风独剑闯荡江湖,现实:拿个罗盘坟头乱转见鬼多过见人。
这个问题近年好鬼火热,由于近年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的对抗基本都是传统武术惨败,所以舆论基本是一面倒,普遍人认为传统武术是不能打的,或者说是打不赢散打的。
两者我都练过,对于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不防分别来了解一下传统功夫与现代散打的区别在哪里。
先说散打吧,散打的招式很简单,大方向来讲常用拳法就是直拳、勾拳、摆拳;常用的腿法就是正蹬腿、侧踹、鞭腿、后摆等还加上摔法…在招数上散打可以讲是极其简单。
在训练上散打除了侧重对速度、力度及抗打能力训练外,还比较重视实战。
再看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以套路为主,招式上那就复杂了,可用千奇百怪来形容。
由硬桥硬马到模仿猴子、眼镜蛇、蟾蜍、如来佛招数无所不用。在训练上主要以追求动作的标准及美感为方向,欠缺对速度、力度、抗打等方面的追求。
功夫名言“不怕你千招会,就怕你一招精”;“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唯硬不破”。
到此,在对打上谁高谁低大家应该一目了然!
那是不是传统武术对上散打就永远是挨打的?我看不然,原因找出了,就看肯不肯改变的问题。
要与散打对抗,练传统武术的招式不要太多,你练洪拳的、练咏春的,你就找出几个针对散打直拳、勾拳、摆拳、正蹬腿、侧踹、鞭腿的动作和攻击较猛的动作不停地苦练,另外还要加强自身速度、力度、抗打能力的训练。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下面图片里说的时机,时机是什么,在散打教学中就叫“距离感”,我师父当年是这样教的,不排除有别的名称。
怎样练习“距离感”?这个除了实战之外别无他法,必须靠打得多才能锻炼出来,你对着空物或沙袋练一辈子也找不准“距离感”。
传统功夫之前有没有对抗练习呢?按我了解是有的,但可能是因为中国人过于传统或保守的原因吧,大家都喜欢“点到即止”。这个词近日很红的那位马保国大师在眼肿的那个视频中提到过。
我十几岁时就开始跟着师父到处去教馆,也与很多传统武师比试过。那时的比试基本大家都是“点到即止”的,就是拳头差不多到你身体了,就收力停止不再进攻。
一来免得伤了和气结怨,二来免得伤害对方身体。民间比武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现在是法治社会,一个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所以对于“点到即止”的比武方式好还是不好就见仁见智了。
但现在的散打搏击不是这样,一打起来就招招都是实的,还追着打,打到裁判喊停为止。所以说传统武术如果要改变挨打的局面,除了上面所说的训练方式之外,在日常的对打练习中也得改变一下才行。这样在一段时间后,我相信传统武术会具备对抗散打的能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文超良,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