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83|回复: 1

李绍昉阳宅风水考察,才压三江、钦点“复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1 23: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2).jpg

李绍昉,乾隆五十二年旧历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于清湾乡朱砂村树楼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旧历四月十六日丑卒于桂林,后移葬于清湾乡凤塘村陈埇深陂(土化)山。李绍昉才华卓绝,在中举之后,声名远震京师,为嘉庆皇帝殿试钦点的复元,被皇帝称为“才压三江”成为科场佳话。

05.jpg

李绍昉四柱:丁未年癸卯月庚子日丁亥时。
大运:5岁壬寅179115岁辛丑180125岁庚子181135岁己亥182145岁戊戌183155岁丁酉1841

李绍昉在嘉庆十年乙丑考中秀才,嘉庆十五庚午年中庚午科副榜第一名于桂林乡试,嘉庆十八年中嘉庆癸酉科举人。清嘉庆廿四年(1819己卯年)34岁,中了个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

IMG_2634.JPG

他成为进士以后,钦点翰林庶吉士,授职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历任河南、浙江、云南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兵科、工科给事中,浙江宁、绍、台兵备道。卒于59岁丁酉大运乙巳年辛巳月丙午日。

IMG_2641.JPG

李绍昉出生时房屋风水
李绍昉出生的屋按其大哥的后人说是坐子向午兼癸丁地雷复卦六爻线,我实量是亥龙入首,酉辛水来,出巽巳。李绍昉出生时屋最早是两间,生下李绍昉后加了一间成三间过,后来于五六十年代全拆掉根据原屋向改为五间过。

按记载,李绍昉死后数年,大哥那边有后人李燕昌相继升朝为郎署闻人”[注:意思是入朝当官]

在现代长房还出过一个镇长。长房后人于2017年拆旧建新改屋向坐子向午兼癸丁地雷复卦三爻线,此线我看远远比不上原线。

02.jpg
03.jpg

李绍昉出生屋前面原来有一个大鱼塘,近代被族里的人填平建成现在的宗祠。

IMG_2661.JPG
IMG_2662.JPG

李绍昉死前的房屋风水
李绍昉为官清廉,并多次弹劾和惩治的贪官污吏,很多贪官对李绍昉早存报复心。按其后人说,李绍昉当官离家后与其大哥分家,按风俗是长者留原地,所以李绍昉在出生屋几百米的地方另建新居,建新居前李绍昉在京请了当朝钦天鉴回乡为其立屋向。

04.jpg
IMG_2623.JPG
01.jpg

但钦天鉴到来之时,其家人并不知道,招呼不周,钦天鉴用板凳立向,然后回朝对李绍昉说,我在你所说的地方用板凳立好了向,叫你家人按板凳的向建屋即可,但其实钦天鉴走后,李的家人早就将板凳搬走,根本无从立向,只好乱来。

IMG_2653.JPG

也有一说法是钦天鉴早已被贪官收卖,故意整死李绍昉,反正这屋建好没几年,李绍昉就被毒死。

IMG_2654.JPG
IMG_2577.JPG
IMG_2592.JPG

原新屋按其后人所说是坐东向西。李绍昉死后,后人觉得此屋不利,后又在新屋地请明师立向改建坐寅向申兼艮坤贲卦六爻线,亥龙入首,辛戌水来,出巽巳。之后人丁与文气都不错,小官不少。李绍昉有五个儿子,长房有300多人丁,二房有500多人丁,三房有100多人丁,四房20多人丁,五房没人丁,后在他房过继一子给五房,现在也是20多人丁。

1662893028.jpg

按我此趟走访考察,李绍昉的阳宅风水并无多大的考察价值,以上已尽量按我所走访到的信息综合与整理,尽量让大家了解原来的风水面貌,能否得益就看各人的悟性与水平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文超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20: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李绍昉的历史与官位等等,在网上流传有一篇文章《李绍昉传言一点异议》转载来给大家看看,到底信谁,大家各自辨别。

李绍昉传言一点异议


李绍昉(1787-1845),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候山村人。清嘉庆廿四年(1819年)34岁,中了个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后任河南、浙江、云南道监察御史,兵科、工科、吏科给事中,最后任浙江省宁波、绍兴、台州兵备道。于是便有人吹嘘他中的是复元(状元)。是神童一代才子才压三江(浙江、江苏、江西)等等。这些都是不实之辞,而且,又多是抄袭别人的现成作品。这是很不严肃的。最近还有人写成了长篇传记文学《一代才子李绍昉》。2007911《广西日报》还刊登了《才压三江李绍昉》文章。

对此,我很有些感想,于是写下了下面这些文字,就正于行家。

李绍昉祝寿联和祭文辨伪
李绍昉,清嘉庆廿四年(1819)上京参加了会试、殿试,中了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国史编修。据说嘉庆廿五年(1820年)年)是嘉庆皇帝六十大寿,满朝文武官员搜了天下珍宝,恭献皇上。唯独李绍昉不带奇珍异宝,只献大米一袋,红纸对联一副。众人窃笑。皇上展开对联一看,顿时龙颜大悦,立即叫人将对联挂在殿正中。其联曰: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原来这副对联,将清代五朝皇帝年号和功德都嵌上去了,使得皇上如获至宝,群臣拜服。从此李绍昉名声大振。

真的,这副对联是李绍昉作的吗?有没有其他版本?有。

199810月,广东人民出版杜出版的,余德全、盂成英编著的《古今绝妙对联汇赏》646页,《名联谈趣》引台湾出版的《广东文献》第三卷第三期云:广东才子宋湘做湖北督粮道时,正直嘉庆万寿(50岁),因为官清正,无宝可献,遂撰一联,进云:

顺穆康贤,雍和乾乐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直隆恩庆万年。

这两首祝寿联,同出一臼是无疑的了。只是李的祝寿联改了四个字。但是,你信谁的?

这两首基本相同的对子,两相比较,宋湘撰的,就很工整。李绍昉改了四个字的对子,就不工整了。如李对的,词性就不对。两副对子,除了嵌五朝皇帝的年号以外,还嵌了五朝皇帝的功德。李对的指的什么功德?有准能说得清楚其内涵?

况且,嘉庆帝51岁生日时(1810),李绍昉才23.还是个乡间秀才距他进京考中进士,还有9年呢!(李绍昉是1819年己卯科中的进士,时年34)更说不上在朝为官了。而宋湘当时已50多岁,已是朝廷命官了。

两首对子,都是献给嘉庆帝的。一首是51岁寿诞宋湘献,一首是60寿诞李绍昉献,内容基本相同。孰先孰后,大家一目了然。

由此可推,所谓李绍防向嘉庆帝献的寿联,实是子虚乌有,是后人杜撰出来,强加给李绍昉的.无独有偶,其时适逢皇太后病逝,朝廷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与李绍昉有宿怨的三江籍大臣穆彰阿等,密谋加害李绍昉,于是向皇上推荐李绍昉读祭文。但事前并不写祭文,等读祭文时间到时,才交给他一张纸。李绍昉打开一看,只见四个.但他镇定自若,略思考,当即琅声读道:

上宛一枝花,洞庭一湖月,巫山一段云,峨嵋一捧雪。云散雪消,花残月缺。天子悲哀,万民泣血。

如是是真的,这的确是一段好祭文,可说是祭文的绝唱。但是,这,又有另一版本吗?是的,又有。

据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巴诚主编的《中国对联故事总集》卷一,162页的《村妇一时难倒举人》一文,介绍广东才子宋湘时说,宋湘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赴京会试,适逢皇太后去世。京城一些官员和文人,素闻宋湘有才,想试他一试.便安排他在皇太后的奠礼上读奠章.到时他接过奠章,一看是张白纸,明白是众人为难,心里一惊,但不慌张,略一思索,出口唱道:

东边一朵云,西边一片月,南边一枝梅,北边一堆雪。云散雪消,花残月缺,天子悲哀,士民泣血!

宋湘于是名振京师。

看来这两篇祭文,也是同出一臼,故事也大抵相同。但是,你又信谁的?

宋湘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赶京会试并读祭文。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李绍昉才五岁(李生于乾隆52年(1787年)),他还没有启蒙呢!

由此可见,所谓李绍昉的祭文,又是窜改宋湘祭文而成。不过窜改后的文辞是美妙了些,但旧痕尚存,让人识破庐山真面。而且窜改者也不聪明,为什么只改头.不改尾?把尾巴让人抓着?

我总是这样想。寿联也好,祭文也罢。都不是李绍昉生前本意,而是某些人,为了张扬其祖宗的才德,而乱揖鬼头,强加于李绍昉的头上。甚至有些书刊.作者未作细探而转载,以讹传讹,真真假假,使人莫辩。这是极不严肃的。

李绍昉高中复元(状元)的质疑及其才压三江之我见

李绍昉,嘉庆廿四年(1819年)到北京参加会试、殿试,发榜之日,他只中了个进士,状元却被湖北蕲水的陈沆所中。这位被人誉为才压三江(江苏、浙江、江西)的李绍昉为何没中状元?原来是主考官穆彰阿做了手脚。皇太后读过李绍昉的文章,认为他是一才子。听说李绍昉没中状元,大为惊诧,于是她从中干预。皇帝只好再召见李绍昉,再次命题作答。阅卷后,龙颜大悦,曰:“今科状元理应卿占,但己为陈沆所中,联今赐你为复元’”。赐状元袍一件。这,真有点像戏台上的状元公了。

李绍昉真的在保和殿上复试。高中复元(状元)么?还得从清代科举制谈谈。

清代科举有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李绍昉嘉庆十年(1805)18岁参加童试(县试),考中了秀才;嘉庆十八年(1813)27岁参加乡试(省试〕考中了举人;嘉庆廿四年(1819)34梦,进京参加己卯恩科会试中了进士。这些都是事实。北流县志民国版、共和国版,都有所记载。至于说殿试中高中复元”(状元),则民国版和共和国版县志并无此说,光绪版和嘉庆版是1878年以前版本,也没有记载。如果真的中了复元(状元),县志岂有不载之理?在封建社会里,中状元是十分荣耀的事啊!我们也查了清史,根本就没有复元这一名堂。

我们再从状元、榜眼、探花授官情况分析。清代殿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榜眼、探花均授翰林院编修。其余第二甲、第三甲之进士再考择优送翰林院学习三年,再考择优授翰林院编修检讨。余者授主事(部员)、中书、知县。李绍昉会试、殿试之后,授什么官?授的是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又是什么官?庶吉士是从新进士中擅长文学与书法者任之。他的职责和修撰、编修一样,都是专事修史。李绍昉初授是庶吉士,而非修撰编修,可见李绍昉中的是个进士,而非复元(状元)。

李绍昉后来也授编修。这个编修是怎么授的?上面说了,除状元、榜眼、探花之外,其余进士再考择优送翰林院学习三年,再考择优授翰林院编修。李绍昉经过了两次再考才授其编修职位的。其族人李某某撰的《李绍昉生平年表》也是这样说:“1823年癸未,在保知殿复试获一等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可见当时(1819)只中进士,绝非状元一级。在封建社会里,再考获得第一名,皇帝赐个复元匾,也是有可能的。复者,再也;元者,头也、第一也。但这个复元与那个复元(状元)就相差甚远了。

李绍昉是北流一才子,否则他就不可能中进士,授庶吉士。但说他才压三江”(江苏、浙江、江西),未免有些过誉,言过其实。就李绍昉的文才,与他同时代的三江人龚自珍(浙江杭州人),邓廷祯(江苏南京人)比,恐怕还差些尺寸。与李绍昉是同一时代的三江人还可以举出若干,如陆嵩(江苏)、贝青乔(江苏)、姚燮(浙江)、黄燮青(浙江)等等。至于同一时代,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广西人,也只有朱琦(临桂人)一人。朱琦与彭显尧、吕横、龙启瑞、王拯等五人,是当时广西省内有名的大古文家。同一时代省内有名的诗人有江运(临桂人)、彭显尧(临桂人)、况澄(临桂人)、王维新(容县人)、朱玉仙(北流人)。就是找不到李绍昉之名。

让我们把视线再转向当时北流的圭江,北流阙邦觐与李绍昉是同一时代的了,阙长五岁。二人同在铜阳书院攻读,可谓同窗了。但阙邦觐17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而李绍昉18岁中秀才,27岁中举人,34岁才中进士,二人都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二人的才智,谁好些,谁差些,大家也就一目了然了。要知道,其时北流还有个被后人喻为广西李清照的帼国诗人朱玉仙啊!她比李绍昉小9岁,她的诗集《画诗楼稿》的集名,是当时中法战争,中方谈判全权代表,钦差大臣周德润所题写。湘湖女诗人韵琴陸翰缘评价她是真从帼国见须眉夫人原是女中师啊!与李绍昉同一时代的北流进士梁宗敏,其文才与李绍昉也不相上下呢!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对历史人物不能随意拔高,不能随意美化,更不能无中生有,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样人们才能接受,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总之,才压三江也好,高中复元(状元)也好,我想都不是李绍昉的本意,而是某些人,为了张扬其祖宗的才德,而杜撰出来的。以讹传讹,迷惑于人,影响不佳。

关于李绍昉对对子的传说,颇为神奇。在民间,甚至有些著述,传言他对的对子约有30联。其中有20多联,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或是张冠李戴,或是改头换面,把别人的对子,说成是李绍昉的对子,以讹传讹,很不严肃。如:

一次塾师带学生到山地间观看大自然风光,塾师见一老农引水灌田,即兴出联让学生对。塾师吟道: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李绍昉看见老农手中拿着扇子,随口对曰: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辨:199911月日《人民政协报》载,明代画家唐伯虎与祝枝山出游,见一农民车水灌田。祝枝山即兴编出上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伯虎听后,环顾左右,见一农民用扇扬谷,触景随口对曰: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曹伯蕃著《对联作法》(下同),也引用了此联,也是说祝枝山出联,唐伯虎对联。

塾师又吟道:
禾叶桃叶芭蕉叶,草本木本;
李绍昉思索了一会,对曰: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辨:据《古今故事报》载,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出宫,见街道两旁鲜花盛开,乾隆兴浓,随口吟出上联,让和珅、刘墉争对下联。这自然是刘墉获胜。乾隆皇的上联是: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刘墉的对句是: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乾隆皇的葡萄”“是谐音,对得十分工整贴切。而塾师的禾叶”“桃叶”“芭蕉叶就没有谐音可言。纯是北流口吻。又如:

嘉庆皇帝架崩,道光即位。有一次,道光皇帝召见群臣,议了正事之后,李绍昉见殿上有副对联对得不妥,便对皇上说: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这个对联不妥。哪有君臣父子地位颠倒之理?应改为君恩臣必报;

父业子当承。

道光皇帝赞他改得好,立刻吩咐改正。

辨:这也是原汁原味抄袭来的。《中国对联故事总集》卷二2-3页,《吕蒙正联对结良缘》一文说:北宋时河南洛阳有位赵员外,50多岁得贵子,很是高兴,重金招聘文人墨客作对联贴于府门,以示庆贺。有个工部侍郎的儿子,叫倪兴官的,提笔写道: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适巧,吕蒙正路过,见状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员外听之,觉得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吕蒙正说,不必重写,只把联中的字更动一下,上下联倒过来就行。于是吟道:

君恩臣必报;
父业子当承。

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后来就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了吕蒙正。

以上说了,李绍昉传世的对对子,约有30联,其中有20多联,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是抄袭或窜改别人的作品的。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例举。现只举出二、三例,以资证明。

关于李绍昉的传世诗词,也有十多首,但也有好些是抄袭别人的作品。如李的〈望夫山〉,就是抄袭古代北流无名氏之作。又如李的〈鬼门古迹〉,是抄自清朝北流千总李廷柱〈题鬼门关〉一诗。再如李的〈鬼门关〉,是原汁原味地抄袭清朝北流诗人曹振寰的〈鬼门关〉一诗。有关李绍昉的诗词辩伪,待后专题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 粤ICP备17017592号 )

GMT+8, 2025-8-5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