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32|回复: 0

江苏昆山检察院:对砍死宝马车主花臂男案件最新消息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9 19: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4287381430,39768927&fm=173&app=25&f=JPEG.jpg

27日晚,昆山市一起持刀砍人案件引起广泛关注。视频显示,双方争执时宝马车车主刘某拿出一把砍刀对电动车车主于某挥砍,砍刀不慎掉落被于某捡起,并砍伤刘某,最终刘某死亡。

28日,昆山市检察院发通报称连夜提前介入: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于某在昆山市震川路顺帆路交叉口附近和被害人刘某因交通问题发生口角,继而升级为持刀伤害,致使被害人死亡。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该表述被部分网友解读为,检方将以故意伤害罪名对于某某提起公诉。

u=2569425891,1570343715&fm=173&app=25&f=JPEG.jpg

29日下午,北青报记者从昆山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该通报仅为初期案情通报,后续检方以何罪名起诉于某某要视具体案情而定。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关于网传刘某某曾多次因刑事犯罪入狱一事,检察院正联合其他部门进行核实,但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北青报记者 孔令晗 熊颖琪 实习生 王婧)

1674499378.jpg

从网传死者的相片清晰可见两眉之间有悬针纹出现,这纹出现的人近年多有大凶。

有悬针纹的男人经常倒霉,是因为这种面相的男人性格方面比较固执和倔强,一意孤行,即使做错了,也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诫,所以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倒霉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

这样的男人是比较偏激的,做事容易极端,此纹显现,其人在中年时必遇一次生命危险,若眼凶神露或双目无神,就必定有应。

u=372283996,225516226&fm=173&app=25&f=JPEG.jpg

关于本案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引起了激烈争论。

正当防卫是一种私力救济。在法治社会,私力救济被严格限制,紧急状态下才可能行使有限的私力救济,所谓紧急状态无法律。正当防卫的本质是正对不正,因此该制度对于防卫人不能太过苛求,应当有利于动员和鼓励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同犯罪作斗争。

当然,任何暴力都必须适度,否则就可能造成更大之。因此,法律规定正当防卫必须要具备紧迫性和适度性两个基本要素。

所谓紧迫性,就是正当防卫必须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过程中,如果不法侵害还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那就不得正当防卫。

在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行为的结束通常可以表现为这样几种形式:不法侵害人已达到了侵害的目的;侵害人失去了侵害能力;侵害人自动中止不法侵害;侵害人向防卫人(或被害人)告饶;侵害人已被抓获。

当这些形式之一出现时,就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不应再实行正当防卫行为。(高格:《关于正当防卫的几个争论问题》,载《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

但是,在判断不法侵害是否结束,必须站在一般人立场,从普罗大众的角度来看是否具有紧迫性,而不能按照理性人的事后标准。换言之,我们要代入防卫人的角色,设身处地综合考虑他所处的情境来判断他是否依然处于紧迫的危险之中。

因此,在本案中,问题在于,如果你是防卫人,你是否会认为宝马哥已经丧失反抗能力,自己已经不再处于紧迫的危险之中?有许多法律人喜欢做理性人的假设,喜欢站在事后角度开启上帝视角,但是没有人是理性人,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弱点,也许只有机器人才是真正的理性人。

法律必须考虑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而不能动辄以事后诸葛亮的冷漠与傲慢来忽视民众的声音。

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粪坑案)。一妇女回娘家探亲,在路上遇到一个持刀歹徒,歹徒企图强奸。由于歹徒身强体壮,而且此地还是山区十分偏僻,该女自知不是歹徒的对手,也无法求救。

因此,她假意顺从就说找个平坦点的地方。当走到一个化粪池旁,该女示意歹徒脱衣服。歹徒见其非常配合就放松了警惕,在脱套头毛衣的时候,趁歹徒头被毛衣包住,女方用力把歹徒推倒在化粪池里。此时正值寒冬,粪池很深,歹徒挣扎着用手攀住粪池边缘往上爬,女方就用砖头砸歹徒的手,不让歹徒上来,十多分钟后歹徒淹死在粪池中。

此案在当时也曾引起争论。有人认为歹徒跌入粪坑,不法侵害已经停止,此时不能再进行不法侵害。还有人认为,根据当时的特定情况,危险并没有排除,是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参见陈兴良:《口授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254页)。

法制日报的结论,审理这件案例的关键在于对防卫时间如何认定。这个案件发生的偏僻的山区,村妇将歹徒推入粪池后,歹徒暂时无法威胁村妇的安全,但如果此事村妇停止防卫行为,放任其爬出粪池,那么不难想象,歹徒难免会重新加害这个村妇,也就是说,此时加害的危险并没有结束,不法侵害的威胁并没有解除。

村妇用砖头砸歹徒的手阻止其爬上岸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而非出于加害的目的。所以应是正当防卫。换个角度说,如果此时发生在另外一个环境下,这个村妇能够找到他人求救,或村妇能迅速逃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妇女依然阻止歹徒上岸,并导致其死亡,就可被认为是防卫过当,村妇应对她的后续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在宝马哥案中,从一般人的而立场来看,不法侵害仍未结束,防卫人的防卫具有紧迫性。

正当防卫的另一个条件是适度性。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我国刑法理论普遍认为,正当防卫的适度性应当以必要说为基础,结合基本相适应说进行辅助判断。衡量行为是超越必要限度,主要看这种行为是否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而是否必须又可综合考虑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在结果和行为上是否基本相适应。

同时,为了鼓励防卫人向不法侵害作斗争。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特殊防卫制度,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只要遭遇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侵犯,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就不属于防卫过当。

这个制度一改1979年刑法对于正当防卫过于苛刻的做法(1979年刑法规定: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危害的,是防卫过当。)希望能够鼓励民众见义勇为,向不法侵害做斗争。当年在修改刑法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主张扩大防卫人的防卫权,避免防卫人畏手畏脚,伤害民众见义勇为的积极性。

1997年刑法通过不久,浙江就发生了叶永朝故意杀人案,该案是对新刑法正当防卫制度的首次回应。“19971月上旬,王为友等人在被告人叶永朝开设的饭店吃饭后未付钱。

数天后,王为友等人路过叶的饭店时,叶向其催讨,王为友认为有损其声誉,于同月20日晚纠集郑国伟等人到该店滋事,叶持刀反抗,王等人即逃离。次日晚6时许,王为友、郑国伟纠集了王文明、卢卫国、柯天鹏等人又到叶的饭店滋事,以言语威胁,要叶请客了事,叶不从,王为友即从郑国伟处取过东洋刀往叶的左臂及头部各砍一刀。

叶拔出自备的尖刀还击,在店门口刺中王为友胸部一刀后,冲出门外侧身将王抱住,两人互相扭打砍剌。在旁的郑国伟见状即拿起旁边的一张方凳砸向叶的头部,叶转身还击一刀,刺中郑的胸部后又继续与王为友扭打,将王压在地上并夺下王手中的东洋刀。

王为友和郑国伟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也多处受伤。经法医鉴定,王为友全身八处刀伤,左肺裂引起血气胸、失血性休克死亡;郑国伟系锐器刺戳前胸致右肺贯穿伤、右心耳创裂,引起心包填塞、血气胸而死亡;叶永朝全身多处伤,其损伤程度属轻伤。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叶永朝在分别遭到王为友持刀砍、郑国伟用凳砸等不法暴力侵害时,持尖刀还击,刺死王、郑两人,其行为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一审宣判后,检察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其主要理由是:叶永朝主观上存在斗殴的故意,客观上有斗殴的准备,其实施行为时持放任的态度,其行为造成二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叶永朝的犯罪行为在起因、时机、主观、限度等条件上,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二审法院最后裁定驳回抗诉,维持原判。认为叶永朝在遭他人刀砍、凳砸等严重危及自身安全的不法侵害时,奋力自卫还击,虽造成两人死亡,但其行为仍属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主编:《刑事审判参考》2000年第1期)

与于欢案不同,在宝马哥案中,防卫人遭遇的不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暴力侵害,而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暴力危险,因此宝马哥案与叶永朝案具有同类性,应当适用特殊防卫规则。

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法律人要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法律人要学会谦卑地听取民众的朴素的声音。


周易风水Q群:404390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超良周易风水论坛 ( 粤ICP备17017592号 )

GMT+8, 2025-8-23 0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